维基体育

维基体育

维基新闻

维基体育以专业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的最高境界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你当前位置 维基体育 > 维基新闻 > 公司新闻

维基体育:作为公司如何选择律师(常年法律顾问)?

发布时间:2023-12-13 16:51:49    阅读量:

  这个月刚跟深圳某国有独资企业签订一份常年法律顾问合同,PK掉锦天城和华商两家大所的两位高伙。这算是本律执业4年来最高光的一次,嘿嘿。

  该国企自去年底开始市场化改制,今年进入改制深水区和收官阶段。锦天城和华商的两位高伙是该国企合作多年的顾问律师,锦天城的高伙比较高端,主要负责公司治理和投融资、企业改制等高大上的方向,华商的高伙律师负责日常合同审核及诉讼业务。两位高伙律师都有团队。

  该国企的新任董事长主动电话找的我,经由他人推荐。 公司改制聘请的各专业团队都只负责做宏观规划和设计(只负责出漂亮的PPT),不负责落地实施;新任董事长就向公司两位顾问律师求助,两位高伙因其“高大上”的资深背景,也只口头建议,不愿意帮忙落地(即便公司愿意另外付费),董事长好说歹说,两位高伙都或委婉或直接的拒绝;董事长无奈找朋友推荐,其朋友恰是我闺蜜的老板,于是,我的电话和微信就被推荐给了董事长——这是背景。

  某个周六,董事长约我去公司面谈,一见如故,当场敲定了一个负责公司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方案的专项法律顾问。历时一个多月,调研、开会,研究专业机构设计的改制方案,与公司各部门的对接人员通力合作,修改了一稿又一稿的《安置方案》获国资委通过,企业改制顺利收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公司诸多问题和法律风险,并一一给了董事长和各领导建议,董事长不仅对我的工作非常满意而且对我个人建立了较深的信任。同时,我也获得了公司其他领导的好感。不久,公司要求人力资源部对公司一些规范性文件重新修订和梳理,公司人力资源部自己搞不定,外聘的人力资源顾问机构也不愿做如此落地工作,遂董事长再次提议委托给我,于是又签了一个专项法律顾问。某天,当人力资源部找公司领导签字审批我的专项法律顾问时,公司领导突然意识到跟同一家机构签如此多的专项合同,怕审计上会有问题,于是就约着面谈。面谈中,董事长说公司跟锦天城和华商的法律顾问合同都快到期了,问我是否可以全部兼了公司所有的法律业务?哈哈,内心窃喜!于是顺水推舟又略微为难地包揽了这家国企的全部法律业务。

  董事长当面说的理由是:“就感觉你跟我们公司特别契合,不那么高大上,又够专业,你能很准确地捕捉到公司各种问题并给与中肯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而且给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都是接地气的,不像之前的法律顾问,太高大上’了,高到他们对我们而言就是飘在空中的……“ 哈哈哈——

  顺便说一句,在服务这家国企之前,我从来没为其他国企提供过法律服务,国企改制更是第一次做。但是,我交出的工作答卷各方都非常满意。

  回望这次签下常法的经历,对公司选聘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公司选聘顾问律师第一考量标准应该是:合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维基体育:作为公司如何选择律师(常年法律顾问)?

  1.对公司所属行业、业务特点,公司规模及发展阶段、公司从业者整体素质等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

  2.对公司现阶段的法律服务需求有较准确的认知(不要因为老板梦想5年后纳斯达克上市就马上聘请钱伯斯榜单上的大咖律师);

  3.对律师行业做初步调研和基本了解(不要被某些互联网低价法律服务所误导);

  4. 对公司聘请顾问律师的预算做合理评估(不要妄想用五菱面包车的车价买进口奔驰SUV)。

  不要迷信“资深”,不要迷信“高伙”,不要迷信“某协领导”等标签(名不副实的“资深高伙”和“资深高伙+某协领导”真的非常之多!)

  不要迷信“人脉”,不要迷信“关系”,不要迷信“前法官”等“宣称”(你懂的……)

  不要迷信“专业化”,不要迷信“团队服务”,不要迷信“专业团队”(八成以上人员是大专甚至高中学历的营销人员组成的“专业化律师团队”你见过没?我见过,而且不止一个。)

  1、规模不大的初创企业,推荐选择刚独立执业但做事认真的年轻律师——刚执业的年轻律师,收费较低,大展身手的心抑制不住,往往不计成本为顾问单位提供服务。

  2、经营时间较长准备规范化转型的中等规模的企业,推荐选中年转行且执业三到五年、维基体育做事严谨认线岁以上)——企业历史较长但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内部关系较复杂,壮年律师具有较丰富的职场经验和人生经验,在指导公司转型和规范化方面比较有优势,执业时间不长,费用相对也不会很高。

  4、公司有一定规模,法律业务较多时,建议对法律业务分类,按类别选聘对口较强的专业律师,如知识产权业务选聘知产律师,劳动人事法律选聘主攻劳动法方向的专业律师;

  5、把公司聘请法律顾问的预算除以12个月后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月平均工资作个比较后,再决定自己想找什么层次的律师。

  6、判断律师的专业能力如何,最便捷的方法是看律师如何分析问题并给与解决建议——背法条、掉书袋的远离,故弄玄虚的保持警惕,能直击问题核心又能给出切实可行解决建议绝佳。

  7、努力让自己成为顾问律师的“优质客户”,——我眼中客户优劣排序:1)顾问费较高+尊重专业+合理要求+积极配合;2)顾问费合理+要求合理+积极配合+尊重专业;3)顾问费相对偏低+积极配合+尊重专业;4)顾问费较高+尊重专业+偶尔无礼要求;5)顾问费合理+尊重专业+偶尔无理要求;6)顾问费较高+不太尊重专业+经常无理要求;7)顾问费偏低+不尊重专业+偶尔或经常无理要求;我只接受前5类客户,不尊重专业的客户,给再多钱我都拒绝。

  律师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总括起来主要包括诉讼和非诉两个部分。

  一些企业对于聘用律师的认识还基本停留在有麻烦,打官司找律师,即诉讼律师的层面上,事实上,律师在企业投资,融资,改制,提供见证,认证等方面,也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此外,聘请律师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防患于未然,企业有许多经营活动,如果事先有律师参与,提供相关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则可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诉讼和纷争。

  而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如需要考虑聘请律师,当然首先要考虑本身需要法律服务的业务的性质。

  如果是国内业务,大家文化一样、语言一致,不存在沟通理解障碍;相对国际业务,国内业务法律服务市场也比较成熟,价格也透明,虽然选择起来相对容易,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以避免误入坑中。

  如果是海外业务,尤其投资业务,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环境完全不同,对于律师的选择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企业选择律师,律师专业经验与业务需求的匹配程度应放在首要因素而充分考虑。

  同时建要充分考虑该律师是否能提供高性价比的法律服务,而非纯粹以律师费高低来选择律师。

  1.查该律所执业律师,全是上了年纪的不行,全是刚毕业的也不行,说明根本留不住人,只能不停的招新人挂证割韭菜,老中青三代都很平均的,妥。

  2.查执业律师的学历背景,如果整个团队的学历都很不错,那说明他们在招人的时候最起码会考虑一个基础扎实的问题,而不是上来开低工资招来一群在别处吃不上饭快要被淘汰掉的人。

  4.看团队流动性问题。不确定其他地方如何,上海这边律师的执业时间轴都会显示,如果很多律师都是刚来这里的,哪怕执业有一点年限,属于青年律师了,都要小心。一个律所没有几个稳定留下来的,那它肯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合伙人再牛逼也没用,因为常法这种事情基本都是下面的人去做,实习生了实习律师了低年级律师了,高年级律师都不一定会碰的,所以着重看一下最底层的律师水平如何,如果太差就拜拜吧。我前老板就特别能忽悠,忽悠来好几个大单,但他自己业务能力不行,做事的都是我们这些实习律师,刚毕业的人能懂得什么呢?都是摸瞎做下去的,还好都没有暴雷,如果缺乏中坚力量没人把关,合伙人很可能直接发出去了错了也就那样了。对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头不要太相信了,什么top5博士了,国外访问学者了,出过多少本书了,基本能告诉你这些水的要死,书都是下面人写的,访问学者大部分水的要死,跟国外高校那边直接合作拿钱办事名利双收(这套很多学校怎么操作我们其实是知道的,在国外的时候我们没少组织),现在博士含金量,不对,含水量还需要我去说?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非要吹自己博士的那肯定本科不咋样,现在很多老板工作一段时间后读博士,论文都是emmmmxxxxxx写的,见仁见智吧。

  ————————————————————评论区那位大兄弟也真是笑到我了,上来就是个有一说一,上来就是常法都是领导决定的,可把我乐坏了。我不知道这个大兄弟活得有多悲惨,一口一个阴暗面,敢情世界全都是黑的肮脏的不堪的,一点儿干净的地方都没有了,那你学法是干个啥?这社会没救了脏透了那你干吗学法律?什么叫常法都是领导决定的,法务没有话语权了?一个常法几万块的多的去了,十万就算不错的了,领导就盯住这几万块钱的油水不放了?小法务在公司话语权就这么低了?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但凡正常点的公司都不会为了几万块钱的活儿选择常法都不参考法务的意见直接擅自专断的,你让一个不懂法律的领导直接指派这种专业性服务的律所都不过问一下法务的意见,出了事可不是领导背吗?后期合作不畅快了,法务直接打个小报告常法该换就得换了,法务好歹也是个支持部门,在公司怎么地位就那么差了一点说话的地儿都没了?我接触过很多公司的法务,基本上跟小法务打好关系,一有合适的活儿人家法务自己也会跟领导推荐你还会帮你背书。我怀疑评论区的大兄弟去的也是非常不正规以及收入非常低的律所,一个月工资也发不出几个钱来,因此几万块的常法都能成为领导眼里的香饽饽,法务都一句话也插不进来。

  从法务的角度,的确需要明确公司内部的需求,这需求跟公司所在的行业息息相关,就比如地产行业公司的常法需求必然跟互联网公司的完全不同,而不同阶段的公司需求亦然不同。故而在选择外部律师之前,必然涉及列一个清单来明确需求。

  在列过清单之后,所需要考虑到的是外部律师的匹配程度,当然所有匹配程度要基于排名、简历和成功案例来结合研究——由此实际上可以圈定一个基本的match范围。

  在这个范围之内再考虑预算问题,同时其实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跟自己从业关系网络的朋友们去打听,各位人选的实际评价情况——由此所需要的是多跟竞品和同行交流,这样在选择外部律师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作为一个曾经在四家律所工作过且感受过某些水货律师的套路的现法务,我可太有发言权了!

  最重要的就是律师的专业水平。怎么判断呢?最简单粗暴就是其所在平台的门槛(包括学历,学校,项目经验),这些在投标书里可能会有介绍,但是这些并不绝对。

  我的前老板就是个高伙,我前单位是业内非常知名的律所(非红圈)的华南某分所,总所很强大很难进,我的大学同学都是优秀级别的才能进总群。分所在当地比较难进(知名法学院太少)。我老板的履历显示1998年开始在安徽当律师,2002年-2005年在华南211读“大学”(同事说他没有学士学位),2002-2004在当地某律所当“合伙人”…首先,律师执业门槛是大学本科,该律师居然成为律师之后才读?其次,读“大学期间还在律所工作?”这是全日制本科?本科、专科、全日制没什么歧视问题,问题在于“这个律师有没有系统、认真进行法学学习”。这名律师专业水平奇差,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开庭时看到他在庭上把“应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中间穿插了无数“仄个仄个”硬生生说了半分钟…我没法不怀疑他懂不懂这个词…每次讨论案件,啥也说不上来,只会“来,我们碰一下”“你们要多注意细节”“这个事情不能拖”这种没有营养的废话。还让我查民诉送达时间是多久…据说律所高伙只要每年交XX元就可以买这个title,可以抽成二级合伙人的业绩,以至于他可以看起来不至于捡破烂。平时也主要是我这样的授薪律师去开庭,除非客户要旁听,他要去表现一下,然而表现挺差的,我也不会跟他说…他自己心里也没数

  其次可以通过律师待人接物的语言表达能力、风度看出来。如果你感觉和你对话的律师说话逻辑性很差,讲话没实质内容,那赶紧换人吧,写的文书肯定一塌糊涂。我团队里实习律师的指导律师懒得花钱买高伙头衔,只做二伙,有一系列案件需要我和实习律师一起开庭的时候,那位二伙为了给实习律师挂名,和我、实习律师一起讨论了案件,他开口就把质证意见里的问题指出来了,还告诉我答辩思路、类似案件可以关注的细节……一分钟不到我就能感受出他和我们老板的高下。我老板一问三不知啊,对案情只会说“你看材料闷”(问题是唯一了解案情的前手由于太嫌弃他,草草跑路,交接的材料不能完全反映案情啊!),请教他处理思路,“你要多研究”(……OS:羊驼呼啸而过)和律师聊案子,看他了解案件与否,有可能就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主办律师并不是狗对不起】,你还不如直接和年轻的主办律师聊呢

  千万小心喜欢把“XX法官是我朋友”“XX政府领导和我是熟人”挂在嘴上的律师,没什么真本事,只会忽悠人。

  另外,可以参考其团队流动性,【绝大部分】助理或者初级律师都在规定的可离职期限内跑了,那这老板肯定不行…比如律师半年就跑,助理(快)拿证就跑…共事的团队成员最了解律师的水平,可能因为薪资、人品、专业各种因素,可以私下口头打听下。

  暂时就这么多吧。来参考下我的《厕所读物》系列,纪实类 吐槽职场题材 单口相声形式文学…就这